2007/12/19 | 金蝉脱壳:1990年代以来艺术的语言策略打印
类别(我的日志) | 评论(0) | 阅读(26) | 发表于 06:07
金蝉脱壳:1990年代以来艺术的语言策略

金蝉脱壳:1990年代以来艺术的语言策略                  
金蝉脱壳对传统和革命视觉形式的改造这种语言躯壳的改造主要借助了后现代方法,这成为九十年代以来一个重要的艺术语言的实验线索。这个实践的语言理想实际上是想进行一个语言的金蝉脱壳的现代过程。即摆脱西方语言的壳,将传统和革命的视觉形式改造成当代艺术的语言,使本土的语言之壳成为当代的语言形式。语言身份:重新回归中国符号。文革文化的视觉语言也基本上是在专制结构的前提下产生的。因此,传统和文革的视觉语言具有多大程度的形式上的主体意义是值得怀疑的。而且在九十年代中后期,这两个语言体系的所有改造尽管是在本体的视觉形式和形象基础上,但基本语言改造方法则是西方的后现代方法,比如挪用、篡改现成的视觉形式。选择传统和革命的视觉形式作为语言改造的切入点,在于这两个体系并未完全被西方化,即使革命文化这一体系,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性和结构形态,尤其是在文革十年高度封闭的政治结构内。尽管这两个体系都是以文化专制形态作为一个母体,但在1990年代,这两个体系被看作是一个具有独立特性的语言母体是肯定的,至于它是否能成为真正意义的语言创造源泉,或者它在价值观上是否有与生俱来的语言意义,它的理想性价值都是值得怀疑的。但九十年代众多参与这次对于传统和革命语言改造的艺术家几乎没有考虑这么多,这两个体系即使不是被视为一个现成的工具,至少是被视为一个可以寻求语言材料的抵抗西方的母体。
消解和再读:革命元素的重新使用 改造之路:母体和方法 民间的纤维、陶瓷、丝绸等形式和材料也在九十年代艺术应用于对于传统和现代形式的综合实验。。刘力国将民间陶艺的改造涉及文革和佛像陶瓷两个领域,比如将佛像与毛的文革像的结合,对文革陶瓷的波普式改造。在某种意义上,对于传统视觉形式的使用,母体和方法存在着一种极大的错位,这在对革命的语言改造中并不明显,因为革命的母体还是具有西方的成分。在对传统视觉形式的语言改造中中国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一场语言的金蝉脱壳中,所使用的基本方法是后现代方法。从边缘个人的反抗意识、日常性的历史意识和消费社会的成长意识,中国当代艺术实际上在1990年代拓展了主体意识的表现领域。作为寻找新一代人对于国家和个人变化的表现方式,如何摆脱西方艺术的语言躯壳,找到中国艺术自己的语言形式,这是中国艺术开始寻求真正意义的语言突破的一个开始。
——摘自超验的中国:它的自我景观和形式
           2007522写于望京(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博士、独立策展人、艺术批评家)

[ 本帖最后由 刘力国 于 2007-9-14 04:18 编辑 ]
0

评论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34]
我的日志[34]